中国纺织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000|回复: 73

并粗交流吧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好友

6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1 小时
阅读权限
150
发表于 2012-8-17 15:35:30 |显示全部楼层
并条粗纱工序的技术很重要,对成纱质量及生产效率影响较大,对纺织技术人员来说,随着并粗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升级,设备看起来更简单,工艺设计也更便捷,但是表面的简单掩盖了许多工艺原理,所以需要在这里为大家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刨根问底,是所有的问题水落石出。
欢迎大家常来做客!!!

10

主题

0

好友

6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1 小时
阅读权限
150
发表于 2012-8-17 15:42:4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ww369 于 2012-8-17 15:46 编辑

我先介绍介绍并和原理:
根据数理统计学原理,当若干根纱条并合时,并合前后纱条不匀率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5-1)
式中:C──并合后纱条的不匀率; ──并合前纱条的不匀率; —并合纱条根数; —相关系数。
为了简单起见,先以两根纱条并合为例加以具体说明。即当 =2时,那么上式则成为:
                              (5-2)
当两根纱条并合时,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两根纱条的粗段与粗段、细段与细段并合在一起,此时,+1≥r>0,把这样的并合关系叫做正相关,则  ≥c> 。当r=1时,叫完全正相关,此时,c= ,即并合前后纱条的不匀率没有变化,这是最不理想的情况。只有当两根纱条的不匀具有周期性,而且波长相等,在并合时纱条周期不匀的相位又相同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采用轻重条搭配,这种极端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即使在最不理想的情况(即r=1,c= )下,虽然通过并合没有改善纱条的不匀率状况,但是,也不至于使纱条的均匀度恶化。
(2)一根纱条的粗段正好与另一根纱条的细段相并合,此时,0>r≥-1,把这种并合关系叫做负相关,则 >c≥0。当 r=-1时,叫做完全负相关,此时,c=0,即并合后纱条变得完全均匀,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只有当两根纱条的不匀具有周期性,而且波长相等,在并合时纱条周期不匀的相位差为半个周期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在实际生产中,虽然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效果,但是,如果轻重条搭配工作做得好,这种情况则有可能发生。即使不是如此,在负相关的情况下,纱条的不匀率也将显著降低。
(3)两根纤维条的粗段与细段随机并合,此时,r=0,把这种并合关系叫做不(或无)相关,此时,c= ,即并合后纱条的不匀率明显降低,这是生产实践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并合绝对不会使纱条的不匀率恶化,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纱条的不匀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果做好有关工作,则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使纱条的不匀率明显降低。
当若干根纱条随机并合,即r=0 时,并合后纱条的不匀率为:
                 或                  (5-3)
由于在并合时纱条的并合根数 >1,由公式5-3可以看出,并合后C< ,所以,经过随机并合后,纱条的不匀率总是会降低的,而且随着并合根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1.jpg
02.jpg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在线时间
4 小时
阅读权限
20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2-8-19 07:04:05 |显示全部楼层
并条对弯钩纤维的伸直作用具体怎样才能发挥好,从工艺上,实际管理上,机械上怎样做,才能效果好,并条条干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5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在线时间
2 小时
阅读权限
20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2-8-19 11:55:38 |显示全部楼层
要消除弯钩纤维,一般在第一道并条,后去选用大前伸倍数比如1.6-2.0之间,隔距偏大掌握,基本能消除大多数弯钩纤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在线时间
1 小时
阅读权限
10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2-8-20 11:27:50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好,但是这要看是精梳还是普梳产品,对普梳产品来说,上面的工艺应该很合适,但对精梳来说,好像不应该这样设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6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1 小时
阅读权限
150
发表于 2012-8-20 16:26:3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ww369 于 2012-8-20 16:29 编辑

其实消除纤维弯钩和提高纤维伸直度都是相同的原理,跟牵伸有很大关系,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实施牵伸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纱条中的纤维伸直平行。只有使纤维都充分伸直平行,才能提高纤维的强力利用系数,提高纱线的强力,同时,提高纱线的均匀度,减少纱线的毛羽,改善纱线的外观光泽,提高纱线的质量。
在牵伸过程中,不仅有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且也有纤维的弯钩部分与其主体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屈曲纤维各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正是利用纤维本身各部分之间的这种相对运动来实现纤维的伸直平行的。从前面关于纱条随机不匀率的分析中已知,在牵伸过程中,纤维的运动非常复杂,影响纤维运动的因素非常多,同样,影响纤维伸直平行伸直的因素也很多。不过,从伸直平行的条件中,可以找出影响纤维伸直平行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纤维伸直条件的分析,也容易理解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性。
在牵伸过程中使纤维伸直的条件有:力学条件,位置条件,伸直过程延续的时间以及速度差等条件。
(1)纤维伸直的力学条件
由于棉纺常用的纤维很柔弱,其弯曲部分的抗弯力非常小。如果忽略纤维伸直时抗弯力的作用,那么,纤维伸直的力学条件应该是:在同一瞬间,作用在前弯钩纤维弯钩部分和后弯钩纤维主体部分的引导力大于其控制力,使其变速,同时,作用于前弯钩纤维主体部分和后弯钩纤维弯钩部分的控制力大于其引导力,使其不变速,这样,就可以使纤维的弯钩和主体部分以不同的速度运动而伸直。很显然,纤维的伸直与摩擦力界的布置密切相关。如果加强牵伸区内后部的摩擦力界,扩展其分布范围,不仅有利于控制浮游纤维的运动,而且有利于使前弯钩纤维的主体部分和后弯钩纤维的弯钩部分保持慢速运动,即有利于纤维的伸直。所以,摩擦力界的合理布置是影响纤维伸直平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2)纤维伸直的位置条件
根据理论分析得知,纤维主体和弯钩部分变速的最大可能位置是在牵伸区内快慢速纤维数量相等的位置,把该位置称为纤维变速或然率最大位置,如图5-9中X坐标轴上的A点。即当纤维主体或弯钩部分的中点越过该点时,纤维的主体或弯钩部分则开始变速,否则不变速。根据近似计算得出,纤维变速或然率最大位置如下式(5-13)所示:
          式中: —纤维变速或然率最大位置距前罗拉钳口的距离;R—罗拉握持距;E—牵伸倍数。
从式(5-13)可以看出,该位置与罗拉握持距及牵伸倍数有关。即罗拉握持距和牵伸倍数也是影响纤维伸直的重要因素。
1.jpg
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6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在线时间
41 小时
阅读权限
150
发表于 2012-8-20 16:30: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ww369 于 2012-8-20 16:33 编辑

(3)纤维伸直过程的延续时间
纤维的伸直效果与伸直过程延续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伸直过程时间长,伸直效果好,否则,伸直效果差。而伸直过程延续时间的长短与前罗拉钳口的强制握持(也称为干扰)有关,如图5-10所示。例如,对于前弯钩纤维来说,当其弯钩部分的中点越过变速或然率最大位置A点时变为快速运动,即开始伸直,当其主体部分的中点越过A点时,主体部分也变为快速,则结束伸直。但是,如果纤维的弯钩部分尚未完全伸直时,其最前端的弯曲点已经到达前钳口,则其主体部分提前变为快速,伸直过程被提前强制结束,使伸直效果降低。
对于后弯钩纤维来说,当其主体部分的中点越过A点时开始伸直,当其弯钩部分的中点越过A点时,伸直则结束。但是,如果当主体部分的中点尚未到达A点时,纤维的头端已经到达前罗拉钳口,则纤维的伸直过程将提前开始,从而延长了伸直过程的时间,使伸直效果提高。
那么,影响伸直过程延续时间长短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很显然,在于 的大小。如果 大,前弯钩纤维的头端(即弯曲点)到达前钳口的时间晚,伸直过程延续的时间长,伸直效果好。但是,后弯钩纤维头端到达前钳口的时间也将推迟,即开始伸直的时间推迟,伸直效果降低。所以, 值的大小对前后弯钩纤维伸直效果的影响完全相反。 值大,对前弯钩纤维伸直有利,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则不利。
从式(5-13) 可以看出, 与罗拉握持距R成正比,与牵伸倍数成反比。罗拉隔距大, 大,对前弯钩纤维伸直有利,对后弯钩纤维伸直不利。牵伸倍数大, 小,对后弯钩纤维伸直有利,但对前弯钩纤维的伸直则不利。
1.jpg
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在线时间
5 小时
阅读权限
20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2-8-25 09:17:27 |显示全部楼层
并条和粗纱的牵伸分配应该怎样设计合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在线时间
4 小时
阅读权限
20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2-8-27 16:55:49 |显示全部楼层
牵伸分配,就是后区前伸倍数,前区前伸倍数的大小,有规律,但要根据具体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系统设计而定,最主要的是要看半成品的质量指标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在线时间
1 小时
阅读权限
10

灌水之王 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2-8-27 18:01:58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摩擦力界的介绍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纺织俱乐部 ( 陕ICP备19019768号 )  

GMT+8, 2023-12-2 09:55 , Processed in 0.1358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